業內資訊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 頁 >> 業內資訊
圍巾廠家內部控制的改革建議
新聞來源:蘇州禾孚泰 點擊次數:1383次 更新時間:2012-04-02
核心提示:圍巾廠家內部控制的改革建議
良好的制度安排只是規定了政府履行公共財政受托責任的規則,要想將這些好的制度落到實處,還必須有圍巾廠家內部控制保駕護航。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公共受托責任契約的不完螯程度,弱化政府治理失敗所引發的問題。有利于對各級圍巾廠家及其全體職員的行為進行監督、績效評價,設計和實施相應的激勵機制。在面對不確定性的全球以及地區風險環境下,圍巾廠家內部控制可以通過一套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識別、評估和提高政府活動中的風險管理水平,將風險降低至合理的范圍,提高政府治理過程的有效性,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幫助實現政府目標。總之,圍巾廠家內部控制不僅是政府治理機制形成的基礎,而且可以促進政府治理機制的完善,為政府治理提供堅實的保障。
從我國政府治理的實踐來看,一方面,圍巾廠家財政預算執行中的內部控制問題已經十分突出,引發了政府審計的關注。并且在政府審計報告中屢次提出完善圍巾廠家內部控制的相關建議,然而屢審屢犯的現象仍然存在于圍巾廠家預算執行的審計中,得不到解決。對這一問題的持續關注會進一步引發圍巾廠家尤其是財政部門自身的內部控制完善的需求。這一點,可以從2010年年末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的財政工作報告中看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的表述第一次出現在了財政工作報告中,這或許意味著,緊隨著2010年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全面建立完善之后,內部控制風暴也將席卷整個行政事業單位。而現實中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框架的缺乏,又使得該問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現實性。
從全球范圍看,加強圍巾廠家內部控制建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其中,美國、英國是較早關注圍巾廠家內部控制的國家,其圍巾廠家內部控制框架也相對健全和完善。
以美國為例,從1948年美國審計總署成宦會計系統局提出“適當的內部控制是聯邦機構會計系統整體的一部分”開始,到2008年美國國會頒布《督察長改革法案》以進一步加強督察長的獨立性為標志的內部控制建設法案為止,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改革,圍巾廠家內部控制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趨于完善。